200米防水手表推薦「300米防水手表推薦」
發(fā)布時間:2022-10-19

[小編 鐘表雜談]作為勞力士的兄弟品牌,帝舵表深受勞力士影響,不少款式都能找到和勞力士的微妙聯(lián)系:2018年推出的碧灣系列格林尼治型就與勞力士早期的“紅藍圈”相似;今年早些亮相的碧灣系列專業(yè)型也因接近勞力士初代“探二”受到了復古愛好者的關注。與一表難求的勞力士相比,帝舵表售價平易近人,是不少表友平替和“解毒”的理想之選。正如不久前亮相的全新領潛型39,緊湊的表徑及合理的厚度,加上強勁的配置,有望成為現(xiàn)階段“無歷鬼”的最佳平替產品。
帝舵領潛型39
小編實拍
我們知道勞力士潛水表以防水深度劃分系列,入門款潛航者型(水鬼)的防水等級為300米、進階款海使型的防水等級1220米。帝舵情況同樣如此,碧灣型與領潛型這2大系列主要差異在于防水深度:碧灣型全系為200米防水、領潛型(39毫米款除外)的防水深度均為500米。
領潛型39 vs 碧灣1958型
@Anfordern 購表作業(yè)
碧灣和領潛型由于外觀接近,不少表友容易將其混淆。其實二者除防水等級差異外,材質用料、表徑選擇、表盤細節(jié)也有所不同。碧灣使用不銹鋼表殼搭配陽極氧化鋁外圈,系列包含復古氣息濃厚的1958型、黃金鋼型、青銅型、陶瓷型等多個子系列。表殼材質種類多樣、色彩豐富也是碧灣的特色之一。
@sunlinanb46 購表作業(yè)
相比之下,領潛型表殼以2級鈦金屬打造,并使用陶瓷外圈,材質更高級但相對單一。領潛型此前的表徑均為42毫米,算上今年新出的39毫米款,目前共有2種表徑選擇。領潛型還有FXD與LHD兩個子系列,F(xiàn)XD是帝舵與法國海軍蛙人特種部隊研發(fā)的合作款;LHD則是為左利手人士打造的特別款。
@PYW85 購表作業(yè)
領潛型39基本延續(xù)了前作的設計風格,似乎是42毫米領潛型的“等比縮放版”。但細節(jié)之處,領潛型39又有明顯的特點。首先領潛型39取消了3點位的日歷顯示窗口,使得表盤更顯簡潔、具有對稱美感。關于這點,早在2021年的FXD上就有所預示。畢竟在39毫米表徑下,日歷窗口的存在感會被放大,因此也算是配合表徑的合理改動。表盤中的“PELAGOS”(領潛型)由白色改為紅色字體,強化了系列的辨識度。文字信息精簡為4行,同樣是為配合39毫米表徑而做出的調整。
表徑無疑是新品最大的調整,為此帝舵特意將數(shù)字39融入產品名稱中,以顯示與既往表款的不同。隨著“大表徑”的降溫,人們對表徑的選擇逐漸回歸理性,更精致合緊湊、服帖手腕的39毫米想必也能得到不少表友喜愛。
纖薄的表殼對佩戴舒適性的提升不言而喻,領潛型39還有一大驚喜就是表殼厚度縮減至11.8毫米。要知道此前42毫米型號的厚度達到了14毫米,對腕周較細的玩家實屬不夠友好。而領潛型39以11.8毫米的表殼厚度,略微超越勞力士“水鬼”,帶來了更舒適的佩戴體驗。此外為迎合新表徑,表耳部分亦做出了修改。
帝舵領潛型39夜光效果
小編實拍
熟悉帝舵表的表友應該都對廣泛使用的陽極氧化鋁外圈印象深刻,在陶瓷圈逐漸占據(jù)主流的今天,帝舵仍有眾多新品使用鋁質外圈。一方面鋁圈具有輕盈、抗沖擊性能好的優(yōu)點,早在上世紀50年代的潛水表中就已獲得廣泛運用,是經過時間檢驗、公認的外圈理想材質。但鋁圈的不足同樣明顯,易磨損的特性使得它長期佩戴后表面容易留下劃痕。作為品牌定位最高的潛水表系列,領潛型率先將外圈升級為陶瓷材質,并搭配2級鈦金屬表殼,美觀與實用性均得到了增強。
帝舵表原廠MT5400機芯
帝舵長期采用外購機芯策略,直到2015年品牌才推出了首款自產機芯MT5621。“MT”取自“Manufacture TUDOR”(帝舵自產)之意,寓意簡明。MT機芯從2015年推出至今,除最初的MT56外,目前還有MT54、MT52共三種不同型號,分別對應“大、中、小”尺寸。領潛型39使用的MT5400機芯直徑30.3毫米,加上70小時動儲、非磁性硅游絲、天文臺認證這些過硬參數(shù)配置,在玩家中有著不錯的口碑。
型號:M25600TN-0001
小編實拍
總結:39毫米領潛型的推出,不僅帶來了緊湊的表徑及適中厚度,更是通過移除日歷顯示窗口,形成了對稱的盤面觀感,是目前“無歷鬼”平替的好選擇。不過略顯遺憾的是,新品并未延續(xù)系列一貫的500米防水等級,縮減表徑的同時也縮減了防水性能,或許是為今后的迭代產品留足升級空間,但就現(xiàn)階段而言,領潛型39的配置依然足夠亮眼。